海关行政处罚合规要点
本期我们的话题是:遇到海关行政处罚怎么办?
行政处罚其实非常常见,比如违章停车,罚款200,就是一种行政处罚。它并不可怕,只是大概率钱包要受点罪。
海关行政处罚就是海关对违反相关法律法规的企业和个人实施惩戒,主要针对三大类违规行为,即海关走私违规、进出口环节知识产权违规、检验检疫违规,处罚的形式包括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等
区分“走私”与“违规”
这里要区分两个概念,所谓“走私”是指“故意”违反海关法及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逃避海关监管,偷逃应纳税款、逃避国家有关进出境的禁止性或者限制性管理的行为,而“违规”则不要求以“故意”为前提,工作疏忽、粗心大意、学艺不精等都可能造成违规。
比如企业报错了品名、税号、数量、规格、价格、币制,擅自处置海关监管货物,该报检的没有报检,个人在进出境时超量携带应税物品,或者跨境邮寄物品时违反海关规定,都可能被海关处罚。
海关行政处罚的应对
海关行政处罚的案件来源主要是通关、查验、旅检等现场及海关稽查移交的线索。
面临海关行政处罚,应该怎么办呢?
首先当然是守法经营,尽可能不要违规。可有的人说,海关各种规定实在是太多了,归类、价格、原产地等专业知识又难,不是不想合规,确实是“臣妾做不到啊”。
确实发生了违规,要争取主动发现、主动披露,满足条件的情况下,可以免于行政处罚。
有的人又说,自己没有发现问题的能力,咋办呢?
那就争取不被移交,比如不被认定为“申报不实”,可怎么才能说服海关?摆事实、讲道理、靠专业,确实是个技术活。如果成功了效果也是最佳的,处罚就没了。
确实要移交,就只能争取免于或者减轻处罚了,比如证明自己没有过错,或者属于“初次违法、后果轻微且及时改正”,或者积极配合调查、缴纳保证金等。
如果确实受到了海关行政处罚,而且对处罚结果确实无法接受的话,被处罚者依法也是享有救济权利的,比如可以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争取撤销行政处罚。
这种情况下,大多数当事人都会选择委托专业关务合规律师代理案件,便于有效沟通,取得理想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