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解决延误和费用的对策
前文已经分析了造成国际商事仲裁耗时和费用高昂的原因,接下来将提出改善这一问题的对策。以下为作者认为的对策的实际效果排序。
1.控制外部法律费用
外部法律费用占国际仲裁中当事人费用的大部分,因此,该部分应尽量减少开支。节省费用主要有两种策略:“节约”和“转移”。“节约”是指通过优化程序减少不必要的开支。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法是聘用经验丰富的律师,因为他们比经验欠缺的律师更熟悉该类案件和国际仲裁程序,因此,可以节省仲裁的时间和金钱。另一种可行的方法是根据仲裁协议或仲裁规则设定诉状页数、诉状交换轮数和听证次数的上限。例如,每份诉状可以限制在100页以内。
“转移”是指将外部法律成本的风险转移给他人。Profaizer 等人的文章指出,当事人可以通过起草仲裁协议来解决成本分配问题;然而,当事人在谈判和起草仲裁协议时往往很少考虑成本问题, 25从而使每一方当事人在争议发生时都面临巨大的仲裁成本压力。随着国际仲裁的发展,第三方资助(Third-party Funding)和替代性报酬安排(Alternative Fee Arrangements, AFAs)应运而生,成为帮助仲裁各方管理争议相关成本的一种方式。 26这种方式也适用于有偿付能力的企业,企业可以利用该方式将现金流重新分配到其他领域,并与第三方或律师分担风险和分享收益。 27
不过,必须注意的是,第三方出资和AFAs的方法并不适合所有国际商事仲裁,这取决于各国法律的规定。28 例如,新加坡允许第三方出资和附条件费用协议(Conditional Fee Agreements, CFAs); 29香港允许CFAs、按损害赔偿收费的协议(Damages Based Agreements, DBAs also known as a Contingent Fee Agreements or a “no win no fee”)和混合式损害赔偿收费协议(Hybird DBAs);中国大陆不禁止第三方出资,但其合法性程度取决于法院的判决30。
促进第三方出资和AFAs的最佳方法是通过国家立法,否则使用这些方法的场景下作出的裁决很容易受到质疑。另外,也可以通过示范法或软性法律来构建第三方出资和AFAs的国际框架,从而更好地规范仲裁费用的融资方式,同时为没有相关立法的国家提供指导。
2. 利用技术进步的优势
如更多地使用虚拟听证会。QMUL在 2021 年的统计中指出,79% 的受访者在无法进行现场听证的情况下会选择虚拟听证,并认为虚拟听证大大提高了效率。31 虚拟听证会在HKIAC得到了很好地应用,根据2024年3月HKIAC发布的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香港国际仲裁中心举办了101场听证会,其中44场为全或部分虚拟听证会,57场为香港国际仲裁中心香港场馆现场聆讯。32
对于国际商事仲裁来说,提高效率无异于节约了时间和成本。目前,当事人可以通过仲裁协议选择优先使用虚拟听证会。此外,仲裁规则、立法和相关国际文书也应就一些问题提供指导,如远程审理和线下审理相结合的可能性、 33不同国家与会者所在地区的时差问题以及与会者参与听证会所需要的技术支持问题等。34
3. 简化仲裁程序
早在1994年,国际商事仲裁理事会(International Council for Commercial Arbitration,ICCA)大会就得出结论,相关仲裁准则不应使仲裁复杂化,而应简化仲裁。 35QMUL 2015 年的一项调查中发现, 92% 的受访者希望在规则中加入简化程序。 36简化仲裁程序一直是国际仲裁发展的重点,可以从多个方面着手。首先,应限制不必要且耗时的仲裁程序。如上文提到的 QMUL 2021年的调查中统计了 10 个可放弃的仲裁程序,其中还包括 “现场开庭审理程序”(In-person hearings)、“一轮以上的书面提交”(More than one round of written submissions)、“分阶段审理”(Bifurcation)、“庭后简述”(Post-hearing brief)、“早期案件管理会议”(Early case management conferences)、“交叉询问”(Cross-examination)、“当事人指定专家”(Party-appointed experts)等, 37这些都可以通过仲裁规则或软性法律加以引导和限制。
其次,标的额较小的案件可以适用快速仲裁程序。仲裁协议的当事方可以同意使用快速仲裁程序,并可以加入限制争议期限的条款。当事人也可选择适用快速仲裁程序的仲裁规则。现在,许多仲裁机构都在其规则中规定了快速仲裁程序。 38例如,HKIAC的仲裁规则规定,快速仲裁必须在仲裁庭成立后六个月内完成。39
第三,如果争议不复杂,当事人应在仲裁协议中约定由独任仲裁员审理案件。立法或仲裁规则最好也应将默认仲裁员的人数限制在一名而非三名。 40原因是由三名成员组成的仲裁庭不仅费用高昂,而且协调耗时。独任仲裁员可将仲裁员成本降低约 66%,并缩短仲裁员协调时间。虽然仲裁员的费用只占国际仲裁总费用的一小部分,但独任仲裁员非常适合不复杂的国际商事仲裁案件。
4. 创新仲裁程序
在国际仲裁中,要求仲裁庭按照时间表进行审议和作出最终裁决,被认为是最有助于管理时间和费用的程序创新。41 时间表可以迫使仲裁员在时限内工作,避免延误。
可以在仲裁规则或协议中规定时限。例如,可在仲裁规则中规定对仲裁请求作出答复的时限,《国际商会规则》第 5(1)条规定要求在 30 天内作出答复; 42也可规定下达裁决的时限,《国际商会规则》第 31 条规定该时限为 6 个月。 43关于下达最终裁决的时限,虽然当事人可以在在仲裁协议中约定,但应该约定一个切合实际的时限,以避免仲裁庭仓促作出的裁决被推翻。 44当事人还可在仲裁协议中纳入最终裁决时间的例外情况,以进一步控制风险, 45立法或仲裁规则也可纳入此类条款,以防止在确实无法满足当事人约定的时间时,主动权仍掌握在仲裁庭手中,如《国际律师协会准则》中的类似规定。46
5. 多方当事人、多份合同和合并
复杂的多方当事人和多合同交易是跨境贸易的特点,然而,将每一方当事人或每一份合同作为一个单独的案件进行审理既低效又不经济。因此,在适当情况下,将两个或多个仲裁申请合并或允许更多当事人加入现有仲裁的仲裁模式既省时省力又省钱,还能提高公平性。
如今,许多仲裁机构都有合并(Consolidation)和并入(Joinder)仲裁的机制。重要的是当事人应在仲裁协议中表达合并的意愿,但这在一些机构的规则中并不是强制性的,这也意味着仲裁庭可以强制合并。 47此外,一些国家的法律允许法院合并仲裁。48
然而,机构规则中的合并条款仍可能存在许多风险,例如成功的合并需要满足许多前提条件,如果前提条件存在疑问,合并后做出的裁决很可能会受到质疑; 49或者在合并多方仲裁的情况下,不平等待遇的风险很高。 50
为了弥补上述问题,当事人在起草仲裁协议时应尽可能详细。 51例如,在可能存在多种争议或多份合同的商业关系中,当事人应认真起草合并仲裁条款,明确允许合并的意图。 52所有相关合同都应有兼容的仲裁条款,特别是仲裁规则、仲裁员人数、实体法。 53此外,有人建议取消仲裁规则和立法中的强制性合并。 54取而代之的是,应采取措施协助当事方选择纳入合并条款,并明确规定一旦合并完成,将如何选择仲裁员。55
6. 促进仲裁员的主动性
许多仲裁法和仲裁规则都赋予仲裁庭在程序问题上的一般自由裁量权,即仲裁员有权采取积极主动的方式管理案件。 56例如,《国际商会规则》第 22(1)条规定:“仲裁庭和各方当事人应尽一切努力,以迅速和符合成本效益的方式进行仲裁。” 57此外,仲裁庭可利用《国际商会规则》附录 IV 中的一系列策略来管理仲裁的期限和费用。 58可见,国际商会仲裁庭拥有相关的自由裁量权,并提示仲裁员使用这些权力。
如将上述有效的案件管理工具纳入仲裁规则无疑会对软法律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进而提高相关国际标准的可预测性和协调性。 59此外,当事人也可以在仲裁协议中约定仲裁员的积极工作的义务。但或许规定在仲裁规则或规范中的效果更好,因为仲裁规则和规范具有一定的强制力或指导性,甚至可以量化规定(如时间表)。各国也可通过立法来规定仲裁员的积极义务,或通过立法或仲裁规则规定在仲裁员怠于工作的情况下减少收取仲裁费用60。还可以效仿HKIAC建立仲裁满意度评价制度,让仲裁用户对仲裁程序和仲裁员进行评价。 61这种评价将有助于提高仲裁服务的质量和任命合格的仲裁员, 62从而减少仲裁的延误和成本。
7. 扩大仲裁庭的临时措施权力
主要的国际仲裁规则都规定了临时救济措施,以更好地保护当事人在等待仲裁庭组成期间的合法权益。 63正如Nottage教授所言,临时措施对于在早期阶段解决争议有很大帮助64,或者说通过临时措施达到及时保全证据等目的,更有利于仲裁庭处理实质争议。
然而,各国法律控制了仲裁庭采取临时措施的权力。以中国大陆为例,中国法律目前禁止仲裁庭下达临时措施,而是要求当事人向仲裁庭提交申请,然后由仲裁庭移交给有管辖权的法院。 65正因为法院无法及时地做出反应,导致了仲裁的延误和费用的增加,甚至无法实现证据保全等临时措施的目的。再比如,澳大利亚法律明确禁止仲裁庭发布单方面的初步命令。 66因此,扩大仲裁庭实施临时措施的权力需要从立法角度出发。
8. 替代性争议解决(Alternative Dispute Resolution,ADR)和多层次争议解决条款
替代性争议解决方式与诉讼和仲裁一起发展成为争议解决的有效方法,以规避与对抗性程序相关的费用和时间滞后。 67在QMUL 2021 年的调查中,有59% 的受访者倾向于选择替代性争议解决方式(包括“争议委员会、专家鉴定、调解和谈判”)来解决跨境争议。68
替代性争议解决方式作为一种争议解决方式并不必须约定在仲裁协议中,但可以在仲裁协议中约定为仲裁前解决争议的一种强制性尝试。最佳结果是使用多层次争议解决条款,通过非诉讼的方式解决争议;即使失败,也可以根据仲裁相关条款将争议提交仲裁。仲裁协议中还应详细约定使用该类非诉讼争议解决方式的条款,如明确界定调解程序,包括设定调解开始和结束的时间,以及调解费用的分配等。
此外,仲裁规则、立法或国际文书应鼓励跨国协议的当事人选择替代性争议解决方式和多层次解决条款,引导他们更有效地解决争议。例如,《香港国际仲裁中心机构仲裁规则》第 13.8 条规定,如果各方当事人同意探索其他解决争议的方法,仲裁程序甚至可以在仲裁启动后暂停,如果尝试失败,仲裁程序可以恢复。69
四、 结论
导致国际仲裁耗时费钱的原因有很多,为了节省时间和金钱可以改进的地方也有很多,但本文仅列举了少数几个。在对国际商事仲裁耗时长、成本高的原因进行排序时,本文首先将案件的复杂的情况放在首位,案件越复杂确实会消耗更多的时间和成本;其次,高昂的外部法律费用值得反思;第三,仲裁自身的程序问题有很多冗余或需要限制和优化的部分;最后,仲裁庭应对此承担一定的责任,因为他们应确保仲裁程序的高效进行。本文还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了对策:首先是考虑应用新方法或新技术来减轻当事人的时间和成本压力;其次是改进仲裁本身;再次是仲裁庭;最后是当事人从订立仲裁协议起就对仲裁的时间和成本进行规划。
此外,还有一些非主要原因,如仲裁中的异议造成的延迟、仲裁庭组成时间过长等,但这些非主要原因在权衡利弊后并非不能容忍,正如 Fortier 所言,为了当事人的自由意志和程序的公正性,一些延迟只是微不足道的代价。 70也正如 Fortese 和 Hemmi 所言, “仲裁的正当程序和高效管理之间存在着内在的紧张关系”,程序上的正当程序比效率更重要,效率低下不会造成严重后果,然而,不正当的裁决将不会得到承认和执行。71
尽管拖延和高成本问题一直是仲裁的缺点,但正如Fortier在演讲中提到的, “仲裁之所以受欢迎......是由于仲裁作为解决争端的程序所固有的优势”72。仲裁历来是公司解决国际商事争议的有效手段,其支持者也将继续强调仲裁是优于诉讼的争议解决方式。 73
对于选择仲裁解决争议的当事人,应在仲裁协议起草阶段聘请经验丰富的律师控制风险,设置条款控制时间和成本,选择合适的仲裁地、仲裁机构、仲裁规则、实体法等,避免因仲裁协议的不确定性而浪费时间和金钱。此外,为提高国际商事仲裁的质量,各国、仲裁机构和国际组织应不断完善立法、规则和准则,从而减少国际仲裁的延迟和成本。
注释:
25 Joseph R Profaizer, Igor V Timofeyev and Adam J Weiss, ‘Costs’, globalarbitrationreview.com (2022) <//globalarbitrationreview.com/guide/the-guide-damages-in-international-arbitration/5th-edition/article/costs#footnote-112-backlink>.
26 Herbert Smith Freehills, ‘Inside Arbitration: Beyond the Hourly Rate – What Are the Options?’, Herbert Smith Freehills (15 March 2023) <//www.herbertsmithfreehills.com/insights/2023-03/inside-arbitration-beyond-the-hourly-rate-%E2%80%93-what-are-the-options>.
27 Ibid.
28 Ibid.
29 Ibid.
30 Yating Lin, ‘Third Party Funding in Litigation and Arbitration: A Dichotomy in China’s Practice’, Kluwer Arbitration Blog (24 April 2023) <//arbitrationblog.kluwerarbitration.com/2023/04/24/third-party-funding-in-litigation-and-arbitration-a-dichotomy-in-chinas-practice/>.
31 SIA(QMUL) and White & Case 2021 (n 8) 20.
32 HKIAC, ‘HKIAC Releases Statistics for 2023’, www.hkiac.org (6 March 2024) <//www.hkiac.org/news/hkiac-releases-statistics-2023>.
33 SIAC, ‘SIAC Guides: Taking Your Arbitration Remote’ (2020) 1 <//siac.org.sg/wp-content/uploads/2022/07/SIAC-Guides-Taking-Your-Arbitration-Remote-August-2020.pdf>.
34 VIAC, The Vienna Protocol a Practical Checklist for Remote Hearings (2020) 3 <//www.viac.eu/images/documents/The_Vienna_Protocol_-_A_Practical_Checklist_for_Remote_Hearings_FINAL.pdf>.
35 Fabricio Fortese and Lotta Hemmi, ‘Procedural Fairness and Efficiency in International Arbitration’ (2015) 3(1) Groningen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Law 110, 117.
36 SIA(QMUL) and White & Case 2015 (n 2) 26.
37 SIA(QMUL) and White & Case 2021 (n 8) 13.
38 See UNCITRAL Rules 2021 app; ICC Rules 2021 art 30 and app VI; ICSID Arbitration Rules 2022 ch XII.
39‘Expedited HKIAC Arbitration’, hkiac.org <//hkiac.org/arbitration/process/expedited-hkiac-arbitration>.
40 See LCIA Rules 2020 art 5.8; SIAC Rules 2016 art 9.1.
41 SIA(QMUL) and White & Case 2015 (n 2) 24.
42 ICC Rules 2021 art 5(1).
43 ICC Rules 2021 art 31.
44 Redfern and Hunter (n 1) ch 9 pt E(d) [9.171].
45 Luke Nottage, ‘Drafting Arbitration Clauses to Minimise Costs and Delays in ICA: An Asia-Pacific Perspective’ (2012) No. 12/23 Sydney Law School Research Paper 1, 7.
46 IBA Guidelines for Drafting International Arbitration Clauses International Bar Association (2010) <//www.ibanet.org/MediaHandler?id=D94438EB-2ED5-4CEA-9722-7A0C9281F2F2> 29 [80], cited in Nottage (n 45) 7.
47 See HKIAC Rules 2018 art 32.2; SIAC Rules 2016 art 8.1.
48 Pooja Damodaran, ‘Consolidation of Arbitration without Parties’ Consent: A Threat to Party Autonomy?’ [2020] SSRN Electronic Journal 28.
49 Holman Fenwick Willan, ‘Core Issues in International Arbitration: Consolidation of Proceedings - Key Consolidation to Be Aware Of’, Holman Fenwick Willan 2 <//www.hfw.com/downloads/003468-Core-issues-in-international-arbitration.pdf>; see also Damodaran (n 48) 26.
50 Holman Fenwick Willan (n 40) 3; see also Damodaran (n 48) 27.
51 Damodaran (n 48) 29.
52 Ibid.
53 Ibid.
54 Ibid.
55 Ibid.
56 Fortese and Hemmi (n 35) 121.
57 ICC Rules 2021 s 21(1).
58 Ibid app IV.
59 Fortese and Hemmi (n 35) 121.
60 See ICC, ‘Note to Parties and Arbitral Tribunals on the Conduct of the Arbitration under the ICC Rules of Arbitration’ (2021) 22 paras 155, 23 paras 161 <//iccwbo.org/wp-content/uploads/sites/3/2020/12/icc-note-to-parties-and-arbitral-tribunals-on-the-conduct-of-arbitration-english-2021.pdf>.
61 See ‘HKIAC Launches the Arbitration Assessment System’, www.hkiac.org (2015) <//www.hkiac.org/zh-hans/news/rate-your-experience-hkiac-launches-arbitration-evaluation-system>.
62 Ibid.
63 See Uncitral Rules 2021 art 26; ICC Rules 2021 art 28; SIAC Rules 2016 art 30.
64 Nottage (n 45) 4.
65 《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Arbitration Law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National People’s Congress, 1 September 2017,s 28, s 68;《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Civil Procedure Law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National People’s Congress, 24 December 2021, s 272.
66 Interntional Arbitration Act 1974 (Cth) pt III div 2 18B, cited in Nottage (n 45) 4.
67 Anthony Connerty, ‘The Role of ADR in the Resolution of International Disputes’ (1996) 12(1) Arbitration International 47, 47.
68 SIA(QMUL) and White & Case 2021 (n 8) 5.
69 HKIAC Rules 2018 art 13.8.
70 L. Yves Fortier, ‘Long Live the Golden Summer: Arbitration, Courts, & Colas’ (2020) 9(3) American University Business Law Review 313, 324-5.
71 Fortese and Hemmi (n 35) 124.
72 Fortier (n 70) 317.
73 Eric P Tuchmann, ‘In an Unruly World, International Arbitration Offers a Safe Haven for Business Disputes’, CCBJ (6 September 2018) <//ccbjournal.com/articles/unruly-world-international-arbitration-offers-safe-haven-business-disputes>, cited in Fortier (n 70) 333.
作者简介
张梓涵
德和衡(上海)律师所执业律师
张梓涵律师,毕业于悉尼大学法学院和华东政法大学,取得双硕士学位。张梓涵律师的执业领域主要包括金融合规、公司股权、融资租赁、家族财富管理等。张梓涵律师同时兼理各类民商事仲裁及诉讼业务,并以公司类业务为主导方向。办案风格亲切耐心,致力于为每一位当事人提供良好的法律服务。
手机:19802126606
邮箱: zhangzihan@xingbiaocars.com